聚氯乙烯这个词,可能很多人觉得陌生,但提起PVC管,可谓家喻户晓。PVC,是聚氯乙烯的简称,它是世界五大通用材料之一,因其优良的耐腐蚀性、轻质、强度高、可塑性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医疗、汽车等领域。
生产PVC主要有乙烯法和电石法两种工艺。其中,乙烯法能耗低、污染低,但成本高,且依赖我国并不丰沛的石油资源。因此,国内80%以上的企业都采用电石法工艺制造PVC。电石法PVC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使用含汞触媒,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随着2017年生效的世界汞公约《水俣公约》明确列出限汞、禁汞时间表,电石法PVC行业面临生死抉择。
早在十几年前,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州实华”)就意识到这一行业危机并提前开始筹划,公司积极联手中科院上海高研院等单位,采用乙炔和二氯乙烷新工艺路线进行PVC无汞化研究(以下简称“EDC项目”)。经过十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小试、中试,2020年,德州实华建成世界首套年产20万吨的电石法无汞PVC工业化装置,2021年成功产出优质无汞PVC产品,为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和企业“无汞化”战略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无汞生产工艺破解行业难题
2021年的3月,准备第三次试车的EDC项目现场每晚灯光璀璨,主装置脱氢塔宛若一面缀满星星的船帆,夜色之下巍然壮观,静待起航。这里正酝酿着一场关于PVC行业的革命。
年轻的车间主任兰俊兵、项目负责人王亮亮和同事们轮流盯守在开车现场,不分昼夜地忙碌着。到了3月28日,当记录表上的关键指标“氯乙烯纯度”一栏终于显示出“99.9999”这个“万足金”数字时,在场的同事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一般来说,通过传统电石法工艺制造的氯乙烯,其纯度达到99%就算合格,而德州实华无汞新工艺的副产成分更复杂,精馏难度更大,能得到如此高纯度的氯乙烯实属难得。
与传统电石法和乙烯法相比,EDC项目所采用的新工艺具有更环保、更节能、投资更小、设备更安全、质量更稳定等多种优势,不仅可以彻底解决电石法PVC行业汞污染问题,还能降低约一半电石原料的使用量,环保意义和经济效益巨大。因此,项目启动后受到行业重点关注和国家多部委支持,先后被列入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入库项目及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同时,中国中化和新材料公司也将其列为“攻坚克难、党旗飘扬”重点项目。
目前,项目组正在为实现装置连续性生产进行最后的努力。截至今年6月,德州实华已生产出优质无汞PVC树脂3.2万吨,产品广受市场欢迎。该项目也获得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EDC项目不仅关系到德州实华的企业经营,更指引了中国PVC行业未来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方向,我们有信心成为行业引领者。”王亮亮说。
正向激励促进安全管理提升
前不久,德州实华机电仪车间员工张振岩拿着5张即时安全奖励卡,来到公司HSE管理部兑换奖品。奖品拿回家后,9岁的儿子拿着小企鹅造型的暖水壶爱不释手。张振岩说:“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并提醒同事,不仅可以避免事故发生,还能得到公司实实在在的奖励,这件事我们都爱干。”
德州实华从2021年8月开始实行安全即时奖励卡正向激励措施,对主动查找、上报并及时消除隐患的行为进行奖励。一年来,公司共发放即时奖励卡313张,总金额8000多元,虽然金额并不算多,但是取得的效果却非常显著。现在踏入厂区,可以看到企业现场环境焕然一新,处处整洁有序、标识醒目,员工PPE穿戴规范、精气神足, EDC项目现场更是井井有条、宽敞干净。
作为危化品企业,安全是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管理的难点。近年来,德州实华始终把安全环保作为公司发展的第一要务,不断加强企业安全能力建设,有力提升了企业本质安全水平。2021年,公司所有涉及氯化、过氧化工艺装置的上下游配套装置均实现自动化控制,离子膜工段和锅炉工段还荣获中国中化“党员安全生产示范岗”光荣称号。
侯师傅是德州实华的老员工,曾因不熟悉操作流程,对新上马的智能安全系统多少有些抵触情绪。后来通过不断摸索使用,他越来越感受到智能化设备的规范、高效、安全等优点。现在,他已经是操作新系统的一把好手,还主动帮助指导其他同事下载软件,完成按时巡检打卡。侯师傅说,“通过智能安全系统,我能随时查看与自己相关的登高、动火等特殊作业票信息,谁施工、谁监护、领导审批手续走到哪一步,一清二楚,方便高效。”
持续加强对标实现经营佳绩
今年8月,在电解车间的一次管理会议上,车间党支部书记、主任王月城兴奋地说:“先正达集团中国和安邦电化要来公司对标调研了。这些优秀的公司来我们这里学习对标,我心里很自豪。”2021年,德州实华电解车间党支部荣获国资委和中国中化颁发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双荣誉,其在对标管理方面的成绩让不少企业慕名前来学习,这也体现了德州实华“以对标促提升”管理变革工作的成效。
2021年以来,电解车间对标行业先进水平,通过细致安排、精心调节、加强动力设备管控、调整电价峰谷负荷等方式,使离子膜烧碱电耗持续降低,不断创历史最低值,每年可为公司减少电费支出1400余万元。此外,电解车间以技术人员为主攻关完成氯化氢合成炉智能化改造,并完成国内行业首套合成自动配比远程控制系统,实现自动控制、远程监火,现场人员由10人降为2人,开创行业先河。2021年,该系统获国家发明专利和中国中化优秀专利奖。
此外,德州实华还与蓝星北化机、阳煤恒通化工、内蒙古君正、中蓝晨光等国内先进单位,从市场营销、持续改进、产业化创新、党建文化、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等13个方面进行全面对标,通过扬长补短、不断努力,公司各方面工作得以迅速提升。近两年来,公司通过对标实现增收3900多万元,现场安全、环保、扬尘、VOC气体等“老大难”问题得到彻底改善。
除了对标提升,德州实华还紧紧抓住搬迁入园契机,紧密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做文章。2014年7月,公司烧碱、盐酸产品升级换代,提升为食品级;同年12月,泰安分公司盐厂一期年产百万吨工业盐项目开车成功,有效保障上游原料稳定供应;2016年10月,公司利用氯碱生产中富余的氢气生产双氧水产品,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如今,德州实华还在进行电石法PVC无汞化第二条研究路线,即铜基触媒无汞替代研发项目,前期试验效果良好……
通过一系列改革攻坚举措,近年来,德州实华的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企业面貌焕然一新,经济效益连年增长,企业实力明显增强。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68亿元,利润总额2.22亿元,净利润1.67亿元,资产负债率连续5年下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022年,德州实华将继续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实施年”活动,持续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打造高端绿色化工企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