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事业部一周年 | 德州实华:携手共山河 同心赴未来

来源:
时间:2023-11-16

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前身为原德州石油化工厂,市属国有独资企业,始建于1971年。2007年11月,德州实华成为中国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12年初,公司从老城区整体搬迁到德城区北部天衢工业园。近年来先后获得山东省智能制造工厂、山东省十强产业 集团领军企业、山东省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前身为原德州石油化工厂,市属国有独资企业,始建于1971年。2007年11月,德州实华成为中国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12年初,公司从老城区整体搬迁到德城区北部天衢工业园。近年来先后获得山东省智能制造工厂、山东省十强产业 集团领军企业、山东省省级技术中心企业、山东省绿色工厂、山东省化工产业智能改造标杆企业等诸多荣誉称号,2022年位列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独立生产经营)500强第107位。

德州实华厂区航拍图

德州实华现设10个部室、6个车间、1个泰安分公司(工业盐基地)。主要产能包括烧碱39万吨/年、电石法PVC树脂35万吨/年、无汞PVC树脂20万吨/年、双氧水15.6万吨/年、液氯10万吨/年、盐酸10万吨/年和工业盐100万吨/年。

德州实华前身为原德州石油化工总厂

作为氯碱事业部的下属企业,德州实华在过去的一年中凝心聚力,直面挑战,在党建引领提升、企业安全管理、卓越运营管理体系建设、人才管理培训等方面继续深耕,不断提升运营水平,提振企业精气神,在中国中化和氯碱事业部的带领下,携手共进,勇往直前。

党建引领促提升 卓越运营促发展

德州实华认真落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指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聚焦卓越运营、安全生产等中心工作开展攻坚,助力解决公司发展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公司党委结合调整后的组织结构,及时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进一步推动主题教育落到实处,开展了“现场大整治 党员我先行”特色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代表到德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宁津“家风养廉”教育基地、“红旗渠”教育基地开展教育活动;积极宣传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激发和引领职工干劲,打造以新时代中国中化“精气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德州实华干部职工赴红旗渠开展红色专题培训

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各党支部强化职责,坚持“两个维护”,做到“六个坚持”,攻坚克难,稳步推进卓越运营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果。2023年,德州实华各党支部共计申报23个“攻坚克难党旗飘扬”项目,其中事业部级别项目3个,党支部参与率100%,党员参与率100%。2023年1-10月科学压降维修费用1510.64万元,超额完成年初目标值。

面对当前严峻的市场环境,德州实华将刀刃向内切,精准把控各项经营指标,压降成本,降低能耗,如PVC耗电石,由原来的1330kg/t降至1310kg/t以下。同时不断推进成本下沉工作,将成本管控工作下沉至车间、工段和班组,逐步树立全员成本意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检维修费用均管控到位,特别是检维修费用,通过合理安排设备检修周期,强化设备预防性检维修、强化维修质量,推行工程自干、设备自修,积极采取设备新技术等方式,实现实际发生费用低于预算费用。针对实华库存备品备件占用较高的现状,德州实华全面推进库存备品备件压降工作,将库存备品备件进行分类,每一类制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梳理各项库存情况,制定压降计划,根据计划持续推动库存备品备件的压降。

德州实华离子膜烧碱产品生产现场

推进体系建设 筑牢安全防线

公司自FORUS体系工作推进以来,紧跟中国中化及氯碱事业部的步伐,全面推行 FORUS体系各项管理工作,对照集团各项规章制度,梳理查找各条线对应的制度条款、安全标准化要求,转化并完善公司相关管理制度,截至目前,共计转化HSE制度83个。同时,及时分享、借鉴转化集团发布的良好实践,并积极发掘企业内良好实践范例,其中德州实华“以人为本”的HSE管理正向激励理念、“低碳FMEA分析”、“五懂五能五会”3项优秀案例已在集团范围内分享。FORUS推行一年中,公司组织2次FORUS体系自评、1次年度管理评审,接受氯碱事业部1次评审,均达成公司既定目标;公司HSE部孔凡锐也获得了中国中化2022年度“FORUS之星”个人荣誉称号。

就如何安全、高效的推进公司HSE管理工作,德州实华组织开展网格化建设。依据区域分布、生产特点和人员状况等因素,按照便捷性、整体性、相关性等原则确定网格划分,设置网格管理层级,明确各级网格人员和网格内工作内容等。以车间、工段、工序/岗位为基本单元,分层次划分三级网格,明确安全网格化管理的人员、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实现“最大限度地把安全风险控制在隐患之前,最大限度地减少隐患的产生”的目标。

德州实华一线职工现场安全检查

为夯实班组建设,同时开展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把基层岗位员工的工作内容和管理要求进行标准化,实现特殊作业标准化,根据最新版中化制度及说明更新公司特殊作业制度规范及标准化流程,将特殊作业标准化流程加入三标建设。随着三标工作以及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深入,使得岗位三标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相辅相成,齐头并进。

人才管理夯实企业基础

德州实华紧紧围绕集团人才兴企计划,着力培养打造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人才队伍、具有科学精神的科技人才队伍和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队伍,精准调研,做好人才培训培养计划,着力提升三类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目前,公司中层及以上干部中本科及以上占比76.83%,40岁以下的占比40.25%;后备人才230人中,本科及以上占67%,40岁以下占比78.26%,以人才为抓手,助力企业卓越发展。

为引进优秀人才、留住骨干人才、挖潜夕阳人才潜力、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德州实华在选才、育才、用才方面,积极开拓思路,建立企业人才库培养管理机制。通过建立核心人才蓄水池,选拔优秀人才进行系统、集中强化培养,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形成比较全面的入库、升级评定体系。同时举办大学生转正定岗、人才库工作汇报活动,多形式为优秀人才提供前进、提升的动力,引导企业青年人才学业务、长本领,践行新时代中化“精气神”,能够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做可堪重任的实华人。

公司人力资源、党群及各车间部门开展专业条线内训师的专业轮训、师带徒培训、基层班组长培训拓展、“五懂五会五能”大比武、大练兵比赛等系列培训。同时公司邀请高校、党校等专业培训高水平老师为核心骨干人员培训提升,进一步夯实三类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建设一流实华的美好愿景提供了人才支撑。

“五懂五会五能大比武、大练兵”比赛

与此同时,按照集团公司、事业部要求,为进一步挖掘和释放公司组织效能和人效指标,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人力资源部率先对组织架构进行优化调整,由原来24个部门缩减至17个部门,依据新的组织架构,围绕卓越运营发展,积极推进“三定方案”,对岗位、编制、人员进行了调整优化,通过加强人才管理,进一步夯实企业基础。

继往开来新征程,踔厉奋发新作为。德州实华将始终如一围绕中心工作继续创新发展,驰而不息,精进不休,积极践行新时代中国化“精气神”,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氯碱事业部再上新台阶。

 

亮点回顾 | 德州实华:安全管理网格化 精准控制全覆盖

面对巨大的安全生产压力,德州实华开拓创新思维,学习先进经验,将“网格化管理”概念与安全生产相结合,制定详细的网格化建设推进计划,试点先行,分布快走,朝着“管理网络化、技术专业化、现场标准化、行为规范化”稳步迈进。

德州实华依据企业各区域分布、生产特点和人员装概况等实际因素,按照便捷性、整体性、相关性等原则确定网格划分三级网格(车间、工段、工序),明确各级网格人员和网格内工作内容等。截止目前,公司层面建立车间级网格7个,试点—双氧水车间建立6个工段级网格,完成“定格”、“定人”的初步成果,下阶段,将在“定责”上下足功夫,最终目标是要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精准控制、减少、消除安全隐患。

 

亮点回顾 | 德州实华:强化人才队伍 助力企业发展

德州实华紧紧围绕集团人才兴企计划,着力培养打造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人才队伍、具有科学精神的科技人才队伍和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队伍,为助力企业发展夯实基础。

德州实华在人才的选育用留方面,积极开拓思路,自主设计人才库培养管理机制。经过几年的摸索、完善,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全面的入库、升级评议体系,为选人用人、人才考核提供了依据,为公司的长久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公司人力资源、党群及各车间部门在人才培训提升方面开拓思路,精准调研,做好人才培训培养计划。除师带徒培训、基层班组长培训、管理人员培训外,德州实华还通过开展如“五懂五会五能”大比武、大练兵比赛等特色实训活动,激发调动广大人才立足岗位练就本领的热情与干劲儿,切实提升人才专业素质水平,在公司内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亮点回顾 | 德州实华:“精气神”引领增实效

为充分吸收、掌握中国中化“精气神”要义,做到内外兼修,德州实华以“精气神”为主题,组织双节晚会、“卓越运营杯”篮球比赛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强化中国中化“精气神”的引领作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德州实华积极宣传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利用企业公众号、内刊《德州实华》报发表“精气神”榜样事迹系列报道、HSE先进人物专题报道等内容,并将公司25名年度HSE先进个人及37名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编印成册,向职工发放,营造学先进、争做先进的氛围。通过树立企业“精气神”榜样,进一步激发、引领、带动职工立足岗位的决心,将强大的精神力量凝聚到推动企业发展上来。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纪检监督 | 投诉与问卷 | 友情链接 | RSS订阅 | 常见问题
中国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京ICP备05029527号